美国政府对长期预算赤字的不负责任,将使中国抛售美元债券
巴里·艾肯格林
此前,西方评论界要么强调美中双边贸易逆差,要么关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问题。现在,风向完全变了。从主流媒体对此次胡锦涛主席访美的反应看,媒体评论的重点,是中国更加自信的外交政策及其国际影响。
了解中国的人都知道,中国非但没有扩张的野心,反而致力于保护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利益。这意味着,除了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结盟、保护其能源供应,还要通过外交手段,保护其对外投资不受侵害;同时,签订更多类似“经济合作框架协议(ECFA)”的贸易协定。
中国正在寻求借助更多的办法,以达到推行其外交策略的目的。
与美国直接利益相关的,就是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战略性使用。比如,中国表态称,愿意购买深陷困境的欧元区国家债券。
中国持有数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。一旦未来中美外交争端突起,中国会否采取抛售美国国债的方式予以回击呢?正如一些人所说,此举或能成为中美对抗的“重型武器”。
有趣的是,美国自己就曾这样干过。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,美国利用其“金融武器”,最后迫使英国妥协。当时,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,而英国在法国和以色列的帮助下,获得了运河的控制权。英国认为,纳赛尔此举危及欧洲的能源安全。
但艾森豪威尔政府则认为,英国此举阻碍美国在中东获取更广泛利益,要求英国退出。美国深知英国财力薄弱,因此威胁将出售所持的英国国债。美国称,它不会允许英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以支持英镑汇率。最后,由于担心货币崩溃或因利率大幅提高而引发危机,英国被迫屈服。
问题是,未来一旦美中之间爆发冲突,中国会否采取类似行动?答案是“不会”。世易时移,1956年时,英国仅吸纳美国5%的出口总额。如果美国采取行动引发英镑和英国经济崩溃,对美国来说几乎毫发无损。现在情势则恰恰相反。中国总计有四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。如果中国采取行动,必然导致美元汇率急剧下跌,不但美国经济会受影响,中国自身也难逃损失。
此外,1956年时,美国政府持有的英国债券,如果按人均来算,每个美国公民出资仅为1美元。美国抛售英国债券,英国债价格大跌,对美国来说,其财政损失几乎可忽略不计。与此相反,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,相当于每个中国人1000美元,几乎相当于其年收入的四分之一。一旦未来与美国出现纠纷,中国抛售美国债券,导致其价格暴跌,只会对中国自己造成重大损失。
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当前美国债券数额如此庞大,海外持有者分布甚广,其他国家——特别是中国——往往很难把债权作为有力的“外交杠杆”。这并不是否认中国会逐渐售出美国政府债券,并使其外汇储备更加多元化。
中国整个外汇储备中,美元储备所占份额过于庞大。中国或将逐渐转移投资,甚至会出售所持美国国债。但毫无疑问,中国会尽其所能,避免美元崩溃。
中国突然对美元出手,惟一的可能情势就是,美国经济和金融管理不善。有证据表明,美国不愿意或难以解决其长期政府预算问题。而预算赤字最终将形成通胀,相当于变相消除债务,结果将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者抛售美元债券,加速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。
这样做的结果是,美国借贷成本大幅上涨,美国增长前景堪忧。不过,好消息是,美国完全有能力避免上述问题。经济上,美国只需实施可靠计划,在未来五年内平衡联邦预算就行。问题是,如果政治上可行,经济上可行吗? |